老人举牌寻找“另一半”,社区老龄工作几多疏忽?
时间:2016-07-18 14:55|来源:|作者:苏苏|点击:
次
7月15日下午,在长春市自由大路与会展大街交会处,一位身穿蓝色上衣的年长阿姨手持纸牌,站在人行道路口,引来过往行人频频注目。纸牌上醒目地写着,“我是孤寡老人,为自己找个伴,男女不限。每天下午2点以后联系。”下面附有联系电话。
一位孤寡老人,在大街上举纸牌找老伴,这或许是一种很新奇的现象。我们见多了在许多征婚的场所,老年人寻找生活的另一半也不足为奇,因为老年人也有权利需要另一半的陪伴。但这次这位年长的阿姨在大街上举牌寻找生活的另一半,就有点“新奇”了,而且你看看纸牌上还醒目地写着“男女不限”的字样,这就更加“奇特”了。
这位年长的阿姨,今年69岁,16年前,女儿在美国博士学位毕业后不久患癌症去世,5年后,唯一的亲人老伴也相继去世,从此,她只能孤身一人生活。长期的孤独生活,使这位阿姨越发感到生活无望,没人给自己说话,没人和自己交流,整天闷在屋里寂寞难耐。有时有点小病小灾的,没人照顾,大病大灾更是“雪上加霜”。寂寞的空巢生活使老人觉得无助,于是“大胆”的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在“大庭广众”之下举牌寻找“另一半”。这“另一半”可不完全是异性,异性实在不行,就寻找同性,阿姨的目的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找个能说话的人,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相互帮助的“知心人”。
阿姨的“遭遇”并非是个案,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面临同样的“遭遇”。“空巢”、“孤独”、“无奈”、“寂寞”、“无助”……直到“抑郁”、“精神障碍”,直至自杀。这不阿姨的一位老同事就是一个人生活,后来阿姨听人说他死在家里了,一个多星期后才被人发现,这对阿姨的心灵打击很是沉重。“如果哪天我死在家里了也一样,谁都不知道……”。
我们常常倡导孩子们要“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说说知心话,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听听父母的唠叨,化解父母因长期寂寞而孤独的“心”。但我们并没有想到,孤独老人为什们会出现孤独?有时并不完全是孩子们不常回家看看,“中年丧子(女)”、“老年丧偶”等家庭变故也往往成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人“孤独无奈”的主要缘由。
有网友会说,既然家里只剩下阿姨一个人,又年岁大了,为何不直接去社区养老院“安度晚年”呢?或者参加一些社区的文娱活动,和社区的老年人在一块儿读读新闻、唱唱红歌、绣绣十字绣、唠唠嗑,“东家长西家短”的去海侃一番,还可以外出旅游,游览祖国美好景色,寂寞的时光不就打发了吗?这或许是比较好的办法。但去养老院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希望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多老年人的钟爱,再者有些老人就是性格“内向”,很愿意“宅”在家里,这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多到老年人家里“探望”,了解老年人的想法,主动说服老年人走出家门,走向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献出自己的余热。社区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游览,陶冶老年人的情操,消除寂寞的心理,重新回到年轻时的“阳关年代”,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