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创新管理 积小安成大安”

时间:2016-12-02 13:35|来源:|作者:苏苏|点击:

 

 2016渭南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渭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改革创新、法治引领,切实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社会化服务管理能力、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实现了发案减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始终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全市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在补齐短板上出实招,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推动平安渭南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

  12月2日上午,在渭南市委外宣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渭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贾重新介绍,为切实做好平安建设,努力营造老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渭南市综治委在全市启动了“平安渭南建设规范年”活动,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平安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

  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效应,大力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宣传,发现基层亮点,树立正面典型,并就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群众进行热线交流,最大限度地凝聚合力,形成了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平安创建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严打整治

  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落实责任的同时,渭南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2016亮剑一号、二号”“秦盾”等专项行动,截止10月底,全市共立各类刑事案件9846起,同比下降11.6%,11类主要刑事案件中8类明显下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910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930人,查获犯罪团伙261个,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

  认真学习“枫桥经验”,不断巩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进京、赴省、来市越级访问题转办交办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矛盾、依法逐级信访成为新常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社会化+专业化”的调解模式逐步推行,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共调解矛盾纠纷13948件,调解成功13422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加快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出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全市已建成市县两级视频指挥系统,安装社会面公共视频监控点4508个、“小探头”18万个,建立省际、市际、县际治安卡口138个,公安检查站35个;富平县列入全国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试点县并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市本级和临渭区、富平县、大荔县、蒲城县等综治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以人为本

  全力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健全“五项机制”,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市平安。”2016年,渭南不断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推进镇(街道)综治机构职能转变,完善了村(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全市各级综治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一村一干警”、“群众说事、干警说法”等法制服务在紧密联系中不断加强。

  建立完善市社区矫正工作月例会制度和刑满释放人员协调会议制度,落实帮教措施,推动工作开展。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接收4280名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2338人,在矫人员1942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1%以内,刑满释放重点对象帮教率达到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贾重新说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渭南将继续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为目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引领,以现代科技和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和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平安创建,狠抓典型示范,扩大舆论宣传,不断提升综治和平安建设整体水平,为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