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来自《西部瞭望网》因受北部沙尘传输影响,根据检测情况,渭南市自11月11日起环境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严重污染。为了减少污染物来源,有效控制人为污染,该市纪检委、监察局、执法局及执法临渭分局要求,辖区所有6个100%不达标工地自11月11日起全部停工,立即整改,待市、区两级监察、环保、执法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并且要求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必须立即停止土方等作业,对所有裸露土地和土墩、料墩进行全覆盖,出入工程车辆严格冲洗和密闭覆盖措施,防止带泥上路和沿路抛洒。
同时,渭南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临渭分局对该辖区多处6个100%不达标工地进行了查封,其中包括渭南市政府广场项目工地、双王辖区绿荫苑小区项目工地、杜桥辖区海兴城项目工地和碧桂园-翡翠公馆项目工地等81个不达标项目工地。然而,查封后却貌似并未达到关闭整改的效果,在市政北广场项目的带领下,绿荫苑、海兴城、碧桂园等建设项目紧跟其后的将执法临渭分局的封条撕掉,工地依然日夜加班、黑白挖土,土墩、料墩也并未达到全覆盖,出入工程车辆依然存在带泥上路,这样的情景直接让人怀疑渭南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渭南的执法力度。
随后,渭南市环保局局长张永在会上表示,当前受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严重、道路机扫保湿冲洗方式、频次落实不到位、渣土车等工程车辆沿途抛洒控制不严、重点区域汽车修理厂挥发性有机气体无序排放、露天烧烤和沿街串串、过境货车沿渭南西穿城等问题影响,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三因子浓度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渭南市空气质量好转的主要污染物。
连日来,渭南市区的空气质量连续属于重度污染,PM2.5指数居高不下,一连串的数据直接向每位群众敲击着保护空气环境的警钟,甚至有群众调侃道:“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们都站在渭南的大街上,我可以听到你的声音,却看不到你的人!”然而,这么严峻的形式却依然有一些企业项目在注重工程进度的时候却忽视了环境的污染,甚至更有一些企业的效应直接是建立在污染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不能只是喊在嘴里,也不只是贴在墙上,更不是有些领导的会议上。这样的话语应该深深的烙在每个人的心理,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上。
11月4日,由于雾霾天气影响较大,西安市启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决定,在全市行政辖区内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限行管理当天就迎来西安市民的一再叫好。更有网友在微博、论坛上发帖称:“这刚限号咱西安的天就变蓝了!天晴咧!拨开云雾见青天啊!”
对于渭南市政府、渭南市城市行政综合执法局下发的关于整顿、关停6个100%不达标项目工地和禁止渭南市内所有工体进行土方作业的通知,渭南市民的反应要比西安市民关于限号的反应更加强烈。市民王先生称:“整顿违规企业的确是件好事,只有万众一心,抵制污染,雾霾才能从我们的身边永远的消失。不过有些企业为了自身效益,却伤害了大部分市民的利益。”
日前,环保部西北督察组已来到渭南市进行明察暗访,西北督察组的到来不禁是对渭南市各职能部门的督导,更是对大气环境治理的关注。然而,在这么严峻的环境下,渭南市区依然存在建筑工地我行我素的扬尘污染,以至于上演市政工程与城管执法部门的PK决战。

市政府北广场未掩盖的土墩及施工现场
在近几日的观察中发现,市政府广场建设项目在被渭南城管执法部门封查后并未得到有效的制止,从而引起其他工地项目的效仿,“撕掉封条、重开大门”,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工地依然施工,粉尘依然污染。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杜桥和双王两处不达标项目工地在夜间违规进行土方作业和拉运建筑垃圾现场的执法人员不但没有对其进行采取行政措施,反而是在项目工地门口闲聊逗乐。

碧桂园项目工地依然繁忙的施工
提起雾霾,这可能也是渭南人近年来最伤不起的话题,同样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的局势,以至于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才使得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有了另外一层认识。改善环境不只是城市环卫人一次又一次的洒水,也不只是多建设一个公园一个广场。其实改善环境更应该从规范行业建设做起,甚至是少开一次车,少抽一只烟。但是,连日来渭南环卫人的黑白努力、辛勤工作貌似被某些行业的不规范所掩盖。
12月5日,就渭南市区内所关停的81个6 个100%不达标工地的整改及验收情况了解了渭南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局临渭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之前该局所关停的81个未达标工地截至目前为止均未对其整改的结果进行验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所有工地必须停工整改,经过城管、环保和大气等部门的共同验收后方可开工。
然而,这81个不达标项目工地私自开工、撕扯执法封条的勇气又是从何而来?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又是从何体现?执法部门的视而不见,以及81给不达标工地的整改结果等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