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稳粮增收调结构 提质增效转方式

时间:2015-03-20 11:16|来源:|作者:筱静|点击:

  农业被誉为“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完成“十 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15年,渭南 将如何落实中、省精神,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和做法?为此,记者专访了市农业局局长张金荣。

  记者: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村会议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问题。那么,2015年,渭南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金荣:今年市农业局将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狠抓“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条主线,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不发生重 大安全事件,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转变。渭南的总体目标是:粮食面积稳定在780万亩,总产210万吨以上;新增水果8万亩,新增 设施蔬菜4万亩。农民收入增长12%。

  在促进粮食安全方面,我们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百万亩春播地膜玉米和2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 种植,同时,着力抓好粮食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全面落实小麦、玉米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果业强市,新增水果面积8万亩, 水果面积发展到310万亩,总产量达340万吨。创建市级30个星级标准化示范园,打造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白水苹果重点抓好箱标、果标推广,扩大使用量; 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大荔冬枣、合阳红提加快出台《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发展矮砧苹果4万亩,推进现代果业生产提质增效。市级专项资金重点向果业标准 化生产、科技支撑、品牌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果品转化增值等五大类12个方面给予支持,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果业上。发展设施蔬菜。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万 亩,蔬菜面积达到184.6万亩。将建设地点优先安排在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内,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现代设施农业示 范园区。

  记者: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今年在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渭南将有哪些具体做法?

   张金荣:今年我们将在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有序流转以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去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省市 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政策要求,严格遵循五大步骤,尊重群众意愿,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116个镇、2139个村、12490 个组进行,涉及77.83万农户、667.8万亩承包地。目前,村组农户承包地信息张榜公示基本完成,信息基础数据计算机录入基本过半。今年是农村土地制 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出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土地 制度改革方向确立。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今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推进。2015年,市农业局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 作,年内力争农户颁证率80%以上。督促大荔、临渭、华阴尽快全面启动,指导其余县市抓紧做好航拍底图、测量测绘、地界坐标确定、登记簿建立和颁证工作。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我们将制定《渭南市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严格规范流转行为,合理确定经营 规模,杜绝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同时,搞好流转管理服务及流转信息、仲裁中心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培育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工作中,制定《渭南市关于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 藏、运输服务,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转型为专业种植大户,培育规模化种养的家庭农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化补贴措施。

  记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近年来,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广大群众的一块心病。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职能部门,今年在确保农产品安全方面会有哪些新做法?

   张金荣: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所以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无缝监 管,着力把好“四关”。这四关分别是:环境安全关、生产过程安全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和流通环节安全关。为此,我们将积极开展“三治”(治地、治水、治 污)工作,严把环境安全关。重点推动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与方法等;积极开展“三控”(控肥、控药、控添加剂)工作,严把 生产过程安全关。加强对生产者经营监督管理,督促生产者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严把农产品质 量安全关;严格实行“三制”(进货查验制、质量追溯制、召回制度),严把流通安全关。同时,开展高毒农药、农资打假、生产基地、重大节假日等专项整治。着 力提高市县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乡镇监管主体等四大能力。积极探索产地准出、质量追溯、风险评估、示范县创建等监管措施,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 事件。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