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渭南步入创新发展的春天

时间:2015-04-01 11:38|来源:|作者:筱静|点击:
    6年前,在渭南想找几家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还真有点难,因为当时只有高新区“科赛机电”这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好在渭南科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自动套色控制系统、印刷图像监测系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大中型凹印机自动套色及印刷图像监测等系统的研究生产基地。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打破了国外垄断,让“渭南制造”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被大量引进,渭南正逐步缩小与大城市发展的差距。到去年年底,渭南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28家。除高新区外,韩城、大荔、蒲城、澄城、华县也都有了高新技术企业。北人印机、神州德信、海泰电子……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扎根结果,让“渭南创造”有了名气。
  2014年8月26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创新型渭南建设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引领、创新主体培育、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创新型市县建设”等五大科技统筹创新工程同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发展,市场是导向
  渭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历经了初创形成期、发展壮大期,现已进入转型升级期。市上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倾力培育打造战略型新兴产业,3D打印便是其一。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通过逐层打印可黏合材料的方式将数字模型制造成实体物件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制造业领域的技术革命,如今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当天,“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被授牌,渭南3D打印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4年,渭南成功组织召开了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推进会,建成了国内第一个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设立了国内第一支2.5亿元的3D打印基金,在3D打印产业领域实现三个全国第一。现今,基地内入驻企业8家,激光成型、医疗康复等7个平台投产,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创新发展,企业是主体
  市上先后出台科技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明确提出科技项目资金70%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活动。

  整合专项资金,形成渭南科技项目史上最大一笔创新扶持资金,总金额4420万元,资助高新技术企业及3D打印产业1545万元。

  去年,渭南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33.41%,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6亿元,占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的60%,同比增长28%。全市28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达到4.4%,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全市已有16家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达到34户。神州德信承担的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拓日新能源承担的光伏镀膜玻璃、长石电子承担的防静电纳米复合板项目分别列入2014年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省重点新产品、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新成立的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合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成为全市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加速器。
  创新发展,人才是根本
  渭南先后启动实施“百家高校院所进渭南”“书记、市县长进高校院所”等活动,多次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和陕西东大门智库人才深入渭南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对接和指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已形成陕西东大门专家定期来渭调研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院士、长江学者黄卫东等70多位3D打印领域专家与渭南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发展3D打印产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此外,渭南还实施了“百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首席工程师入驻科技型企业,一对一解决技术难题。
  当前,德国提出“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力争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行动计划。不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其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智能制造,以期适应或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应对产业变革。
  那么,问题来了,渭南该怎么办?
  出路还是——创新!
  虽然渭南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纵观全省、全国,渭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小,高层次人才依然匮乏,创新团队能力不足,对产业带动作用有限,在创新发展上要做的工作很多,潜力也很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为渭南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今年,渭南将设立创投基金,大力发展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加快3D打印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推广应用。市上还计划在推广电动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智慧城市试点方面争取更大突破。
  改革永不停步,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正在铺就,渭南创新发展的春天生机勃勃!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