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建成400多个应急避难场所
时间:2016-07-25 17:47|来源:|作者:苏苏|点击:
次
7月18日至22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希文一行来到我市,调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向社区、学校、医院、农村等人口密集场所延伸,目前已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400多个。
近年来,我市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一并规划、统筹布局,依托公园、绿地、广场等场所,建成了市行政中心、高新渭河公园、河滨公园、植物园等国家三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9个,儿童公园、凤县民乐广场等国家二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个,临时避难场所309个,社区、村级避难场所130个,基本可以满足全市应急避难需要。同时,建成市地震应急指挥大厅和全市应急指挥网络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互联互通。完善了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相关部门按职责储备帐篷、棉被、食品、医疗器械等物资,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连日来,杨希文一行先后来到我市凤翔县、岐山县、太白县、凤县及市区等地,详细了解了居民地震安全示范点、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教基地建设情况。杨希文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希望我市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整合资源完善防震减灾网络体系,抓好防震减灾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探索新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林乐、富君参加调研,副市长景耀平汇报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