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很多人写不好“有”字(中枪了吧)。其实楷书中“有”字的书写成功与否,较大因素在于其开始的一横与一撇。如何安排这两笔的长短,决定了“有”字的不同姿态。
从数学角度看,“有”字的横撇共有4种组合形式。分别是:横长撇短、横短撇长、横撇俱长和横撇俱短。我们看几组例子:
第1种的横长撇短与第2种的横短撇长的写法,最符合楷书的普遍结字规律。即:在两个伸展笔画组合时,应一长一短,以突出重点,避免雷同。对此,不同书家、不同书体对“有”字横撇的长短处理各有不同。
第2种的横撇俱长与第4种的横撇俱短的写法,是于普遍字理之外的一种特殊结字法。而特殊的方法也往往能产生不一般的效果。特别是第3种的长横对长撇,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主要由于这种写法,使我明确了这样一种认识:一种类型的汉字结构,往往可以适用两种以上的结字规律。
严格说,第4种的横撇俱短的写法与传统字理相悖。因为“有”字中“月”字的大小,是由前两笔中的长笔画(长横或长撇)的长度决定的。如果横撇俱短,“月”字最易随之缩小,使整个字成为一个小号的“有”字。然而,从第4类字例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此的处理方法:横撇虽短,“月”字却自大不误,而未随之缩小“体积”,并且自相和谐。
存在就是合理。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法书,却鲜有详解其中道理的理论著述。我们必须在学习和掌握古人字形的过程中,发掘和总结古人书写之理,这样才能得到古人书写的精髓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