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对冬天的记忆就是穿上臃肿的棉衣
裹上厚厚的棉帽
围上长长的围脖
穿上母亲做的棉鞋
那些年,每到深秋,
等收拾完地里的庄稼,
母亲就开始张罗着为全家人做棉鞋了。
那时的合阳乡村,
人们很少有闲钱买鞋穿,
穿的鞋几乎都是母亲做的,
因此,
农村的妇女们都会做鞋。
母亲的闲暇时间就都用来做鞋了。
母亲都会把平时积存的各种颜色面料的碎布头翻出来,
准备好浆子,便开始做棉鞋了。
先用一块完整的布料铺在炕上,
均匀地涂抹上浆子,
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碎布头紧紧拼贴上去,
最后一层再铺上完整的布料,
这样就是做鞋底儿的第一道工序
将袼褙子贴在墙上晾干后,
比照着早就准备好的“鞋样子”剪裁下来,
再用一块儿稍大的白布很精细的把褙子包住压好边儿,
这就是“鞋底子”的雏形。
纳好鞋底,接着就是绱鞋帮,母亲像纳鞋底一样,把穿了细麻绳的钢针从上朝下,把鞋帮和鞋底儿一起穿透,并用力拉紧,如此反复,鞋帮就被紧紧的绱在鞋底上。有时候,钢针不利落或者鞋底儿太厚太顽固,母亲会把钢针在头上蹭蹭,说是磨针。
一连串有节奏的拉拽、缠绕、打紧……起针落针一气呵成,灵巧娴熟,看似普通的一针一线,却凝聚着母亲深深的舐犊之情。
我们就这样穿着一双双母亲亲手做的棉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数九寒冬,可儿时的我们却向往商店里精致漂亮的棉皮鞋,嫌母亲做的棉鞋太土气,从不知珍惜。
如今,母亲早已满头银发,眼神大不如从前,再无法游刃有余地穿针引线,一双双手工棉鞋带给我们的温暖从此只能深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